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糖尿病 >

长期心情不佳应注意检测血糖 情绪压抑也会引发糖尿病

发布: 2020-11-02 22:26:20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
收藏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性格、应付问题的方式、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是公认的心身疾病。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性格倾向于内向、被动、感情不易冲动,但也有人认为与A型性格有关。不少患者遇到烦恼时压抑自己,不愿求助或找人倾诉,这种消极的应付方式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而不良情绪通过“免疫—内分泌”环节又成为患病的诱因。

情绪压抑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在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是胰岛组织中P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分泌的多少,除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植物神经最高中枢的大脑边缘系统,包括脑边缘叶、脑干、杏仁核、丘脑下部等,人的情绪主要受其调节;同时,人的情绪又反作用于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因而心理因素可通过这两者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时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p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因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而诱发糖尿病,这些影响主要限于中老年人,多因该年龄段人群的内分泌功能减退,胰岛p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功能下降,促使中老年人发生糖尿病。
因而,作为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应当认识到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把控制不良情绪作为预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已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在控制饮食、接受药物治疗以及适量运动的基础上,更应制怒、戒愤、忌忧而以乐为本,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努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能力,这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和争取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当一段时间内麻烦事特别多时,更应注意检测血糖的情况。如果长时间情绪不好,应及时就诊,进行心理咨询,辅以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持久的行动来配合治疗。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