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骨科 > 风湿类风湿 >

中医对引起类风湿关节炎原因的分析

发布: 2013-03-25 15:51:56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Alice  |查看:
本文相关:
收藏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中医的基本认识为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西医的基本认识为三期经过、三大基本改变。
类风湿关节炎既属痹证范畴,脊柱健康网其病理机制当与痹证有着一致之处,即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或饮食情志所伤、外伤失治等产生的痰浊瘀血成为内生之邪气;内外之邪分至或合至,闭阻肌肉、关节、筋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发为本病。其病理关键为“不通”,即气血运行不畅。
在本病的病理机制之中,尤应特别重视寒邪、湿浊、瘀血的作用。首先,诱发本病的寒邪、湿浊常导致血脉瘀滞不行,筋骨失养,从而全身多个关节受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疼痛为著,贯穿病程,时发时止。正好印证了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如《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又如《类证治裁,痹症》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又如华佗《中藏经·五痹》日:“血痹者,饮酒过多”,“肉痹者,饮食不节,膏粱肥美之所为也”。清·喻昌《医门法律·中风》曰:“风寒湿三痹之邪,每借人胸中之痰为相援”。清·林佩琴《类证治载·痹证》日:“必有湿痰败血癞带经络”。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亦有“瘀血致痹说”。其次,类风湿关节炎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其因更不外“湿”邪作崇。“湿”乃六淫之一,其性属阴,粘腻重着,若与它邪合病,必致长久为患。总观治痹虚实两端,常可见风易驱,寒可散,热能清,唯湿难除,唯虚难补。且临床用药,多误以除湿为佐使,而君臣者鲜。故它邪既解,而湿邪留存,或伏着于筋脉,或流注于关节,遇寒从寒,遇热交结,遇湿则更如胶得漆,以致其病反复发作。而湿邪久留,既可伤阳,又可阻滞气机,有碍气血周流,使气失之煦,血失之濡,湿不除,必使补难效。故古人云:“治痹不除湿,非其治也。”由此可见湿邪在本病发展与转归中亦处于极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脏腑亏损,标实有外邪、瘀血、痰浊之不同。因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关节、筋骨、肌肉。一般病初以那实为主,久病则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
对于一般痹证而言,上述病理机制足以说明疾病的本质,但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而言,由于其不同于一般的痹证,而被称为“历节”、“顽痹”、“旭痹”,故对其病理机制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此一层次之上,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其与一般痹证的区别所在。具体说来,上述关于一般痹证病理机制的理论无法解释临床上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①传统理论将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于痹证,病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但为何用一般祛风散寒除湿药效果不佳,甚至于根本无效?②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关节痛,而不象一般痹证还有肌肉痛?为什么疼痛异常剧烈而不象一般痹证以酸痛、冷痛为主?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关节会畸变而脊柱健康网一般痹证却无关节畸变?⑧为何某些特定的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非常好的疗效?其作用如果仅用祛风除湿、舒筋活洛、消肿止痛等功效来解释的话,为何其它有类似功效的中药无此疗效9④为何在使用某些特定中药后,配合使用大剂量补肾壮阳之剂有助于病情的迅速稳定却并无助邪留寇之弊?⑤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有寒胜型、热胜型、寒热错杂型等不同的寒热偏胜偏衰情况,而某些特定的中药为何对这三型都有良效?用“寒热双向调节”来解释其药性是否过于简单化?是否有悖于中医的理论特色?上述这些问题所引起的困惑使人不得不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一定不同于一般的痹证:①在风寒湿邪或其它因素的影响之下,必是人体某一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了一种固定的、长期的病理变化,成了疾病演变发展的新动因,风寒湿邪或其它因素反而退居次耍位置。②某些特定中药具有良效也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祛风除湿,而是应该能针对该病独有的病理机制发挥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机制的基本认识如下:
(1)发病机制  内在基础为正虚,外在诱因为邪侵(外邪或内生之邪),发病的直接病理关键为卫气内部的阴阳平衡失调,继发及最终病理关键仍为气血运行不畅。
(2)发展与传变机制其发展与传变不是由外而内,由表入里,而是邪气直中卫气,扰乱了卫气内部的阴阳平衡协调状态,由里而外产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与传变。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