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骨科 > 风湿类风湿 >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

发布: 2013-03-21 16:05:59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Jake  |查看:
收藏
6、铺灸法
处方: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止)。
操作:时间为暑夏三伏天。用斑麝粉(方见斑麝泡灸)1.8g,去皮大蒜泥500g,陈艾绒200g。病人俯卧位裸露背部,督脉穴(脊柱)上常规消毒后涂以蒜泥,在大椎穴至腰俞穴督脉经敷斑麝粉,在斑麝粉上铺5cm宽、2.5cm高蒜泥l条,蒜泥条上再铺上3cm宽、2.5cm高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于头、身、尾三点施灸,燃尽后继续铺艾绒灸洽(一般灸2-3壮)。灸毕移去蒜泥,用湿热纱布轻轻揩干。灸后皮肤潮红,可起水泡,至第3天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并搽以龙胆紫药水(隔日1次),覆盖一层消毒纱布,直至结痂脱落、皮肤愈合,调养休息1个月。
现代健康网专家组经研究提示:铺灸能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
7、长蛇灸法
处方:督脉经大椎至腰俞。
操作:在三伏天施灸,取督脉经大椎至腰俞,撒上麝香,铺上大蒜泥,在蒜泥上再铺上长蛇形艾炷1条,灸2-3壮。
8、穴位注射法
处方一:主穴取肝俞、肾俞、脾俞、命门、曲池、足三里、太溪及背督脉经相关穴位。配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局部取穴。
操作:急性期用寻骨风注射液,稳定期用当归注射液,久病体虚常用复合维生素注射液(维生素B1l00mg+维生素B12500mg+l0%葡萄糖5ml)。每次取4-8穴,每穴各注药2ml左右,处方二:曲池、中渚、外关、八邪、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绝骨。
操作:用追风速注射液(中药制剂)2ml/支。选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用5号针头穴位注射。每次取6-8穴,每穴注射0.5ml - 0.8ml,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连用30次。
处方三:上肢取肩髑、曲池、外关、阳池、合谷,以曲池、外关为治疗主穴;下肢取鹤顶、阳陵泉、犊鼻、绝骨、解溪、昆仑、太冲,以阳陵泉为治疗主穴;腰背取大椎、身柱、大抒、至阳、阳关、命门,以大抒为治疗主六;若病程日久,累及脏腑者,选用相应的背俞穴或华佗夹脊穴。
操作: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等中草药提炼成“追风速”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选3-6穴,每穴注射药液0.5 - 0.8ml。10次为1疗程。
9、蜂针法
处方:阿是穴:局部痛点。循经取穴:上肢取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等;下肢取环跳、血海、犊鼻、阴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督脉取背部穴位;特定穴位取背俞穴;经外奇穴取夹脊、膝眼、鹤顶等。
操作:先行蜂毒皮肤试验(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1只蜜蜂螯刺大椎或单侧肾俞穴,并立即将蜂针拔出,15分钟后,局部红肿直径<5cm,无全身反应者可用本法),常规消毒后,用镊子轻夹蜜蜂胸部,使其尾部接触穴位,蜜蜂则自动将螫针刺入皮肤,将蜜蜂移开,蜂针仍留于皮肤,留针I5分钟后将蜂针拔除。首次用蜂l-2只,每日增加1只,至每日10-20只。1-2日1次,15日为1疗程。蜂毒反应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红肿、瘙痒等,轻者不需治疗,重症给予对症处理。
10、埋线法
处方:病灶局部。
操作:以中药麝香、广三七、血竭、牛黄等浸泡液,浸泡医用羊肠线,0-2号羊肠线埋植患处近端及远端的有关穴位。用腰椎穿刺针的针芯剪短将前端磨平,装入粗针头尾端,将浸泡好的肠线依穴位部位深浅栽剪成小截,酒精消毒,待干后,用止血钳将其放入粗针头前端内,穴位局部经用微量利多卡因局麻后,将针刺入,待出现酸、麻、胀等针感时,缓慢退针,边退边推针芯,将肠线送入肌肉穴位(线头不能暴露出皮面),针孔涂碘酒后贴一小块胶布(2小时后可揭去)。
11、头针法
处方:取额顶带后1/3、顶颞前斜带或顶颞后斜带(对侧相应部位X额中带。
操作:用小幅度提插泻法。额顶带后1/3宜由前向后刺,顶颞前斜带或顶颞后斜带(对侧相应部位)宜沿带接力透刺,额中带宜由上向下刺。在行针时,宜嘱患者吸气、憋气,意想气至病所,并做患部肢体活动或按揉。每次行针3-5分钟,间隔15分钟再行针1次,留针24小时。每天1次,7-10次为l疗程。在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应适当掌握运动量,不可太大或过于激烈,在缓解期及平时留针期间宜坚持肢体活动,以利于肢体的恢复。对慢性类风湿关节炎,可隔日治疗1次,并可加用灸法,坚持数个疗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