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骨科 > 风湿类风湿 >

中医专家辨证辨病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发布: 2013-01-15 15:39:46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王扬  |查看:
收藏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病,发病隐匿,病情发展变化多端,患者晨僅、多部位关节肿胀疼痛,恐惧锻炼,多卧少动,日久强直致残;并常忧心忡仲,心理压力极大,而医者也颇感棘手。崔学增主任医师总结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认为该病只要治疗恰当,是可以阻止病变的发展或长期缓解的。每临诊病,常向患者解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注意四肢小关节的锻炼,减少强直的发生。锻炼要适度,勤动,少动,忌疲劳,即做到动静结合。告诫病人慎起居、避寒湿、戒烟酒、卧平板床。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坚持治疗,一般要服药3~6个月或更长。在症状缓解后,要坚持服药,调节机体状况,争取长期缓解。
1、病因病机
早期以脾胃虚损为主要矛盾:脾胃居中焦,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胃健运则饮食水谷能化生精微,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肉皮毛筋脉,皆得其养,形体始壮,神气乃昌。然或先天稟賦不足,或饮食饥饱失节,或形体劳倦内伤,或疾病失治误冶,或病后失于调养,均可导致脾虚,甚则由虚致损,肌肉、四肢百骸失养。
日久脾肝肾亏虚:五脏相关,日久脾胃虚损及肝肾,气血化生不足,先天之精失后天水谷精微滋养。肾主骨生髄,肝主筋,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筋软无力,骨骼受损,关节畸形、强直,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诸症渐见。
挟湿挟热:寒、湿、热、痰、滞由外而入或由内而生,而以湿、热为主。脾为湿土之脏,喜燥恶湿,脾不健运,则水谷不化,反生湿痰,湿痰内生,最易招引外湿侵入人体,闭阻经络;肾为一身陌气的根本,卫阳出于下焦,卫阳一疏,屏障失调,则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久居郁而化热;膊虚及肝,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肝失疏泄,气机阻滞。
西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与免疫、感染、环境、营养、疲劳、内分泌等因衆有关。其组织病理学主要以弥澡或局限性组织中的淋巴或浆细胞授润、关节滑膜炎、血管炎及补体、免疫指标的变化为主。由此可见,西医对病变机制的认识与中医是可以互通的。
2、辨证治疗
崔学增主任医师根据中、西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治疔本病应综合施治,补益肝、脾、贤,祛湿、淸热解毒并重。补益肝、脾、肾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免疫反应;清热祛湿可以消除组织中淋巴或浆细胞浸润;两者交互作用,共同促进血管炎、筋膜炎等的好转。
健脾益气,多选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如兼见口干、舌燥津少者,则改用太子参益气生津。滋补肝肾,用喿寄生、仙灵脾、杜仲、狗脊、英丝子等。养肝平肝,用白芍、龙骨、牡蛎、当归、地龙等。清热解毒,用虎杖、蒲公英、紫萆、白花蛇舌草等。祛风除湿,用苍术、羌活、独活、威灵仙等。
薏苡仁性昧甘、淡、㈱,人脾、肾、肺三经,祛湿除痹,健脾又略有清热功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可兼顾多方,应重用, 
—般用100~200g,部分患者可用至500g。3一辨病治疗
崔学增主任医师在临床治疗中,不仅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脏腑辨证,辨清其病位、病性与病机转化规律,而且结合实验室检査结果,观察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治疔,检进关节局部病变的恢复,阻止关节外脏器的损伤,改善全身状况。
如对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和关节狭窄为主者,类风湿结节明显,或见类风湿性血管炎者,注重清热解毒祛湿,重用紫草、苍术、白花蛇舌草、威灵仙等。如对X线表现以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病变者,注重补肾挂湿,重用桑寄生、仙灵脾、杜仲、狗脊、菟丝子等,佐以活血化麻,如红花、莪术、桃仁等,或清热凉血,如丹皮、生地等。如对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注重健脾祛湿,重用茯苓、白术等。如对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注重补脾益肾平肝,重用黄芪、甘草、杜仲、菟丝子、山萸肉、龙骨、牡蛎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