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骨科 > 脊椎病 >

CT检查对确诊颈腰病的重要作用

发布: 2016-07-04 23:36:57  | 来源:www.xdjk.net  |编辑:现代健康网  |查看:
本文相关:CT检查
收藏
CT检查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方法,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
由于CT分辨率高,可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面重建图像,故脊椎和脊髓的CT检查能准确地观察椎管形状和大小,椎骨及椎间关节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椎管内外软组织,如脊髓、蛛网膜下隙、神经根、黄韧带、大血管及椎旁肌肉等情况,大大地提高了脊柱和椎管内病变的诊断水平。所以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对颈肩腰腿部疾病的诊断中,但CT扫描还不能作为检査脊柱和脊髓病变的首选方法,应当掌握其适应证和了解其限度。
1.适应证①各类椎管狭窄;②椎间盘病变;③椎管内占位病变;④椎骨外伤,特别是观察附件骨折、脱位、碎骨片、金属异物的位置和椎管及脊髄的关系,辨认有无外伤性椎管狭窄;⑤椎骨骨病,如结核、良恶性肿瘤以及椎旁肿瘤侵及椎骨者;⑥先天性椎骨及脊髓异常;⑦协助进行介入放射学检査。
2.缺点①横轴位扫描对椎间盘的厚度和椎间孔大小、水平方向的骨折、小关节半脱臼等观察不满意,须补充冠状位扫描及矢状面重建图像;②对遇有硬膜外脂肪过少或术后纤维化者,诊断椎间盘突出有困难;③累及多节段的病变CT扫描范围受限;④对移行椎患者定位比较困难;⑤心脏搏动产生伪影,影响对胸段脊髓的观察。
3.正常CT解剖
(1)颈椎:颈段椎管大致呈圆钝的三角形。从第1〜3颈椎逐渐变小,第3〜7颈椎大小相似。颈椎椎管前后径正常变异较大,一般认为小于12mm可考虑为椎管狭窄症。有人曾建议以llimn作为我国人颈椎椎管正中矢径的正常下限,但在临床诊断中不能单纯根据测量数字,而应结合全部临床资料做出判断,要与其自身骨骼发育特征相结合。颈段椎管内脂肪组织很少,仅在背侧和两侧方有少量脂肪组织,因而平扫硬膜囊显影不满意。须借助CT脊髓造影确诊。
颈段椎间盘的厚度介于胸段和腰段之间,CT扫描须用2〜3mm的薄层。颈髓横断面呈椭圆形,前缘稍平,正中有一浅凹(为前中裂),后缘圆隆。颈髓横径大于前后径,以颈4~5横径最大。颈髄前后径从颈2~7逐渐减小,以颈4~5和颈5~6最小。颈段蛛网膜下隙比较宽大,其前后径和颈髓前后径之比约为2:1。
(2)腰椎:上腰段椎管的横断面呈卵圆形或圆形,有些人下腰段椎管为三角形。腰^^椎管矢径逐渐轻微减小,而腰4~s则轻度增加。CT测量椎管前后径的正常范围为15〜25mm,椎弓根距离的正常范围为20〜30mm。
在腰椎CT片上可以看到骨性侧隐窝,对了解神经根是否受压有重要意义。骨性侧隐窝由Sclilesineei•于1955年首次提出,因骨性侧隐窝为神经根通过处,故又称骨性神经根管,其前界为椎体后缘,外壁为椎弓根,后界为上关节突的前缘。侧隐窝的前后矢径正常范围较大,一般在>5rmn,如<3mm则髙度提示神经根管狭窄,如<2mm则肯定为狭窄,亦有提出3〜5mm高度提示狭窄,<3mm肯定为神经根管狭窄。
腰椎间盘的横断面呈肾形,后缘相当于后纵韧带经过的部位轻度内凹,老年人后缘变为平直。腰5〜骶,的椎间盘比上位腰椎间盘薄,从不超过l〇mm,往往只有5mm。后缘平直,甚至轻度外凸。CT上椎间盘呈软组织密度;在椎间盘的周缘,有时可见环状高密度影,此系椎体骨质的部分容积效应。
和颈胸段椎管不同,腰4〜骶i椎管内有较多的脂肪组织,分布在硬膜囊的周围和侧隐窝内,因而在脂肪组织低密度的对比下平扫就可清楚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脊髓CT造影显示更清楚。以正常腰5〜骶,椎管CT为例,硬膜囊呈圆形,骶2神经根从硬膜囊引出,呈“熊猫脸”状,骶!神经根嵌在两侧隐窝内,腰s神经根在椎管外,位于两侧骶翼与椎体移行处。而腰4〜5间隙以上,硬膜囊与椎间盘边缘紧密相邻,没有或仅有少量硬膜外脂肪介于其间。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