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母婴 > 生儿育女 > 疾病预防 >

这种病严重的话可致永久残毁!但最新疗法已能有效控制!

发布: 2018-04-19 15:49:27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Alice  |查看:
银屑病关节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皮肤出现银白色的鳞状皮屑,亦即银屑,以及关节发炎,出现红、肿、热、痛、晨僵、关节侵蚀和变形,其中一种最为严重的为残毁性关节炎,关节骨头更可能被溶掉,较其他类型的个案破坏性更大。患者手指关节会呈现如望远镜式的套迭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风湿病科专科医生指出,关节一旦被侵蚀至变形,病情便无法逆转,专科医生呼吁患者宜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方案。
这种病严重的话可致永久残毁!但最新疗法已能有效控制!
免疫系统出错患者皮肤与关节被攻击
据香港风湿病科专科医生陈柏滔介绍,银屑病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误以为皮肤和关节为『外敌』而加以攻击,结果令患者的皮肤及关节长期发炎,皮肤细胞因过度增生而发红,表面覆盖银白色鳞状皮屑(亦即银屑),而关节则会出现红、肿、热、痛、晨僵及不可复原的关节侵蚀和变形。
残毁性关节炎严重失控手指关节变望远镜
银屑病关节炎可分为不同种类,包括与类风湿关节炎类似的对称性多关节炎、最常见的不对称性寡发性关节炎、远程指间关节炎、脊椎炎及极严重的残毁性关节炎。残毁性关节炎的严重性在于它的炎症失控,使关节长期发炎,令远程指间关节出现骨质溶解及软组织分解,令患者关节出现永久残损变形,典型的症状为手指关节变成如望远镜式的套迭状,情况较其他类型个案更具破坏性。而关节一旦出现变形,病情便无法逆转。
陈医生表示,受病情折磨的患者,很多时候会影响到其自信心及情绪,亦因关节肿痛的缘故,而令活动能力受限,亦较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全方位影响患者的身心及生活质素。一般而言,银屑病关节炎与家族遗传、肥胖、吸烟、病毒或细菌感染、长期受压这些风险因素有一定关系,年龄多介乎30至50岁。
三成银屑病患者出现关节炎宜定期检查
银屑病关节炎与银屑病密不可分,大约有30%银屑病患者会患上银屑病关节炎,不过皮肤与关节的症状出现的先后次序并不相同,大约6成患者会先有皮肤病征,再出现关节症状;约3成患者则会先出现关节受累的病征,才继发出银屑病的皮肤症状;另有约1成患者则会同时出现皮肤和关节的症状。
由于银屑病患者容易患上银屑病关节炎,因此陈医生建议,银屑病患者应定期每年进行一次银屑病关节炎筛检及统计工具(PEST),患者只需简单检视自己出现僵硬、肿胀或痛楚的关节部位,并加上剔号,然后回答5条问题,若得分为3分或以上,代表筛检结果为阳性,宜考虑让风湿科专科医生跟进病情。
把握首两年黄金治疗期以免病情无法逆转
陈医生引述研究指出,接近一半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在病发首2年内,会出现不可复原的关节侵蚀和变形。如未能及时得到适当治疗,患者有机会于未来失去活动能力及出现其他并发症。因此,及早诊断,把握治疗黄金期非常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而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针对皮肤症状,一般会以外用药膏、光线治疗及系统性治疗为主;至于关节症状,则会以非类固醇消炎药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LEF、SSZ作治疗之用;若要兼顾两者,治疗方案则可选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MTX、CsA、外用或口服类固醇或生物制剂。
传统治疗方案各有限制可按情况考虑生物制剂
陈医生指出,传统治疗方案各有不同限制,以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s)为例,此药物无法阻止病情恶化,而且有机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胃出血、肠胃不适及肾功能受损;至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则未有证据显示能抑制关节结构受损,对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未必太理想;而如长期使用类固醇,或会带来严重副作用,如青光眼、白内障或骨质疏松。
近十年间出现了突破性治疗方案—生物制剂,直接抑制发炎因子,对一些严重个案尤其有效。生物制剂亦推陈出新,其中新一代生物制剂抗白细胞介素17A苏金单抗,获证实能停止银屑病关节炎的发炎循环、减轻关节炎的痛楚及僵硬、清除银屑,更有效抑制关节侵蚀及变形。研究显示,它能明显舒缓关节炎症状,在治疗第三星期,就有大约43%患者达致ACR20反应12,15,并帮助患者摆脱指炎和筋腱及韧带与骨骼接合点的炎症12,,同时有效清除银屑12,15。
最后,陈医生建议患者多留意日常生活小节,如避免使用具刺激性的化妆品、护肤品及沐浴露等、透过水疗及物理治疗舒缓关节不适及痛楚、避免曝晒或使用过热的水洗澡;另外,由于患者较常出现代谢综合症问题,故体型通常较肥胖,并有较高风险患上高血压、高血糖等,增加心血管病的机会,因此建议患者严格监控自身的新陈代谢及心血管健康水平。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