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骨科 > 椎间盘突出 >

腰椎针灸在作用 疏通经络

发布: 2012-12-14 15:26:52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Alice  |查看:
本文相关:腰椎针灸
收藏
腰椎针灸在作用 疏通经络
1.经络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理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经络“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所以一旦经络气血功能失调,破坏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引起种种病变。经络气血偏盛可引起有关脏腑、器官、循环部位的功能亢盛,如足阳明气血偏盛可见消谷善饥、大便干、口渴、齿龈肿痛、喉痹等。经络气血偏衰可引起有关脏腑、器官、经络的功能减退性疾病。如足阳明经气不足,可见胃痛、胃寒、腹胀、身寒等症。若气血逆乱,气盛有余,气血并走于上或夹痰浊壅滞于上,清窍为之蒙蔽,可致昏厥。也有气血两虚,气血运行不佳,更因于劳倦、饥饿、情志刺激,使气血运行失调,以致气虚下陷,血不上承,清窍失养而昏厥者。气血不能达于四肢则为厥证。经络气血逆乱又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如清气不升,下为泄泻;浊气不降,上逆为呕;清浊混淆,则呕吐、泄泻并见。经络气血运行阻滞,还可引起疼痛,即“不通则痛”,气血凝滞,又可造成局都肿胀疼痛等。
2.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大法。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经络气血失调'致使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阻滞,而引  起种种病变,治疗即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经络气血虚衰,脏腑功能减退者,属虚证,治宜补法;经络气血偏盛,脏腑功能亢进,属实证,治宜泻法;经络气血逆乱者或属于气血虚衰,或属于脏腑功能失调,均可据其虚实而调之。疏通经络就是调理经气。经气包括了人体元气、谷气、宗气等,对协调阴阳,抗御病邪,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3.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针灸治病是采用针法和灸法,作用于腧穴、经络,通过经气的作用,调理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通其瘀滞,理其气血,从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疾病。如阳明经气偏盛引起的身热、口渴,可取阳明经内庭、曲池泻热止渴;阳明经气偏衰引起的虚寒,可取阳明经足三里、合谷温补之。再如足阳明胃经浊气上逆,引起呕吐,清气不升引起的腹泻、腹胀等症,均可取足阳明胃经经穴足三里治之。以上均为通过疏通阳明经气,调理气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损伤性疾病多伤于局部而影响到全身,肢体的损伤在经络,脏腑就会有反应。历代伤科文献都十介重视经络在损伤发病和治疗上的作用,明·异远真人撰《跌损妙方》中提出按经络气血盛衰,以穴位结合损伤部位治疗损伤。清·《救伤秘旨》、《江氏伤科方书》等都提出经络损伤,可能会伤及脏腑而病的论述等,治疗应用调理经络。
4.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约束骨骼、通利关节活动。目前对经筋实质研究从形态学着手做了大量工作,观察统计在“分肉间”的穴位占总穴位数62.5%,其余穴位均在肌肉、肌腱及其起至点上。初步说明肌肉、肌腱和组织间隙就是经络循行之路,是经脉之气结聚筋肉关节的连属部分,针灸疏通经络,也有利于骨关节病的康复。
5.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针刺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如对常见的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肋间神经痛、胃痛、胆绞痛、肾绞痛、心绞痛、痛经、产后宫缩痛、四肢关节痛、手术后疼痛等,都有明显止痛效果。针灸对消除炎症肿胀性疼痛也有明显作用。此外,针刺麻醉的成功,也证明了针灸的镇痛作用,这些均是通过调理经络来实现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