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骨科 > 椎间盘突出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

发布: 2012-12-13 16:15:21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Alice  |查看:
收藏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原理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手法的生物力学原理,作用于人体一定的解剖部位(包括一些特定的穴位),纠正人体解剖关系的病理改变,恢复人体正常的解剖关系,以达治疗目的。此类方法主要用于筋骨损伤等外伤类疾病中骨折、脱位、筋跳槽、骨错缝等的治疗;二是使用手法于患者的经络及穴位(也包括一些特定的部位),通过对经络、穴位的作用,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此类方法主要用于内科、儿科以及妇科一些疾病的治疗。但上述两种作用又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在治疗筋骨损伤的外伤性疾病时,不能仅仅着眼于解剖位置的纠正,而应同时调整经脉气血和脏腑功能,如益气生血、行气活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补益脾胃、补益肝肾以及调整阴阳等。总之,要从人体的生命整体着眼,对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进行全面调整,使人体的生命功能得以全面恢复,并避免因损伤而引起的各种后遗症。所以中医推拿学的作用原理是一种多层次的综合作用,不能用一种简单的认识来对待它。
(一)行气活血祛瘀
“动”是推拿疗法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来说“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二是促进气血的流动;三是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
推拿对气血循行的作用主要通过两大途径得以完成。一方面,特定的推拿手法能促进和加强肝的疏泄功能。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来源于气的运动,肝的疏泄功能对于气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读医随笔》说:“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均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而气的生理活动则要依靠肝的疏泄,方能气机调畅。推拿治疗可以作用于肝经及其有关穴位,促进肝的疏泄功能,进一步促进血液的循行;另一方面,推拿手法的直接作用能改变气血循行的内在环境,达到促进气血循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手法对人体十二经的综合作用而达到的。
推拿手法可以促进肌体活动,加速软组织损伤恢复。适当的手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影响血液流变学,从而起到“活血化瘀”和“祛瘀生新”的作用。
大量研究证明,推拿可以使血液流变学异常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度等方面明显降低,使血细胞比容降低,血液得以“稀释”。推拿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张力,选择性地引起充血反应,增加皮肤和肌肉毛细血管血流,使被“稀释”的血液进入微循环,改善微循环,近代研究证实,推拿可以加快10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推拿使肌肉放松,其血流量要比肌肉紧张时提高l0多倍。通过手法对手外伤后患者的甲皱微循环的观察表明,手法前其甲皱管襻不清,血色暗红,襻顶瘀血,流速减慢,流态异常及渗出。经推拿后,上述情况,特别是微循环的流态和流速指标均有明显好转,使断线状血流变为直线血流,襻顶血色由暗红变为鲜红,进一步证明推拿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近代研究还证明推拿手法的一定力度可以使皮肤温度增高。中医学认为,气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而适当的手法对于虚寒或寒凝所致的病症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推拿手法的方向和活血化瘀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即推拿手法的施用的方向应朝着静脉和淋巴回流的方向才有利于瘀血的吸收。
不仅如此,适当的手法还可使肌肉肌腱的力学平衡得以恢复。近年来,中医界有人用补偿调节来解释软组织损伤的机制。认为一旦肌肉痉挛,可引起对应肌肉的相应变化,称对应补偿调节。如左侧腰肌紧张,引起右侧腰肌的补偿调节;而腰背肌紧张,又可引起腹肌的补偿调节,这称作系列调节。
对应调节和系列调节所产生的肌紧张、痉挛,同样可引起软组织的损伤反应。临床不乏见到一侧腰痛日久不愈而引超对侧腰痛,腰痛日久又引起背部疼痛的病例。推拿能使肌肉间不协调的力学关系得到改善或恢复。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被动运动是推拿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改善局部营养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增大肌肉的伸展性,从而使变性的组织逐渐得到改善或恢复。
(二)正骨理筋整复
 对于损伤的部位,通过手指的触摸,从所摸形态、位置的变化等,以了解损伤的性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总论》中说:“以手扪之,自悉其情”,并记载了骨的“截断、碎断、斜断”以及筋的“弛、纵、卷、挛、翻、转、离、合”等各种解剖位置的病理变化,并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对检查、诊断筋骨损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使是影像学已经普遍应用的现代,手法检查、诊断筋骨的损伤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正骨整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脱位和骨错缝的整复目的,是使脱位和骨错缝的关节完全恢复正常的解剖生理位置。
脱位和骨错缝的整复,要使移位的关节完全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所不同的是,脱位多与暴力外伤有关,大多数的脱位在墼复后需要加以保护性外固定。这是因为暴力外伤不仅造成关节脱位,而且同时造成周围肌肉肌腱及韧带的损伤,保护性外固定不仅有利于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修复,减轻疼痛,并且保护关节在软组织完全修复前避免再次脱位。一般脱位经过整复治愈后,绝大多数不再反复发生该部位的脱位。骨错缝的产生虽然可与外伤或运动有关,但大多数与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以及关节自身的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有关。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遭到破坏,已发生病理性失衡,因而在一些微小的外力作用下就会诱发关节的错位。由于错位的关节从解剖学的角度上看移位很小,影像学检查有时很难发现,但其引起关节活动严重障碍和剧烈疼痛。通过手法整复,使错位的关节完全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关节活动立即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且不需要保护性固定。
但因为骨错缝的发生多与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本身的慢性损伤有关,故该部位的错位多易反复发生。因此,骨错缝整复后,应对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以加强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或硬脊膜,造成腰椎活动受限及向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通过手法整复,可能便突出的髓核回纳或移位,解除髓核对神经根或硬脊膜的压迫关系,使疼痛减轻或消失,恢复肢体的功能活动。
关节内软骨板损伤者,往往表现为软骨板的破裂或移位,以致关节绞锁不能活动,如寰枕关节交锁。通过适当的手法使移位嵌顿的软骨板回纳,可解除关节的交锁,疼痛明显减轻。
2.理筋整复
理筋整复是通过手法将损伤后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抚顺理直,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肌肉、肌腱和韧带完全断裂者,须用手术缝合才能重建,但部分断裂者则可使用适当的手法理筋,使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然后加以固定,使疼痛减轻和有利于断端生长吻合。
肌腱滑脱者,在疼痛的部位可以触摸到条索状隆起,关节活动严重障碍,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肌腱无菌性炎症,继而产生粘连和纤维化,造成长期的功能障碍和慢性疼痛。因此,必须及早施用有效手法,如弹拨或推扳等,使其回纳。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