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母婴 > 优生优育 >

同一老师教学 学生学习结果大不同?专家分析3大学习类型差异

发布: 2021-10-14 23:19:17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学习类型差异
收藏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凡事都表现出色的朋友?不仅课业成绩名列前茅,音乐、美术、体育成绩也出类拔萃的中学同学,带领班上同学一起从事班际活动。
学习类型差异
案例:明明上同一堂课,读同一本书,为什么有人考上顶尖大学,有人却要重考?
我念小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同学,他“会念书”的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有一次他在上语文课时打瞌睡,老师叫到他的名字,要他“接着念下去”,没想到他竟然能在不看课本的状况下,流畅地念出下一段课文。班上所有同学都被他吓一跳,将他当成神人一般的存在。
这位同学其他科目的成绩当然也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却和我一样,就读班上有许多不良少年的公立学校。而且有他那样聪明的头脑,应该可以轻松考上顶尖中学才是,但他中学时还是考进了公立学校。
他升上中学后参加学生会的活动,学校里有许多不良少年(全校4000人中有80名不良少年),他很清楚如何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过日子下来,最后竟与不良少年成为好朋友。他并未遭到霸凌,也很享受中学生活。中学学力在班上数一数二,后来升上了当地一流高中。
我跟他进入同一所高中就读,很清楚他之后的状况。他在高中三年期间里,有一年前往国外留学,后来还考上全日本数一数二、录取率很低的一桥大学。
反观我自己,从小学、中学到高中,我都和他念同一所学校,但后来书念得很辛苦,重考两次才考上大学。而且不只是学校,我也和他在同一所补习班补习,为什么我们的结果如此不同?──我一直以为我的大脑构造天生与别人不一样。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才让我发现意想不到的原因。
案例:只教一次,有些学生立刻融会贯通,有些学生却一头雾水
老师在学校授课,有些学生听一次就懂,有些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听一次不懂并非坏事,只要多听几次就会懂。我在这里,希望各位思考的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听一次就懂,有些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其实原因各有不同。
假设原因是听不懂老师使用的词汇,差距就出现在对于词汇理解的差异。此外,是否集中精神听老师说话,也会影响结果。不仅如此,有没有心要学也会导致结果不同。
上述原因都确实存在,但即使是在相同条件(词汇力、专注力与企图心)下,每个人的理解程度还是不同,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除了上述情形外,其他事情的结果是否也不同?
为什么有的学生名列前茅,有的学生却吊车尾?
类型1:上课时左耳进,右耳出的人
第一种学习类型是“上课时左耳进,右耳出的人 (看似在学习,实际上根本无心学习的人)”。
以下这两种是最好的例子:
●坐在椅子上听课,却完全没将授课内容听进去。
●确实乖乖坐在椅子上听课,但只是像抄经文般将黑板上的字誊写在笔记本中。
“第一类人”并非全然不听课,他只在老师开始聊天或说一些有趣的事情,才会打开耳朵。由于这个缘故,他获得的知识是片段的,没办法在脑中系统性地统整归纳,让上课变成短暂的“体验”。
从商业角度思考“第一类人”,这类人将工作看成单纯的工作,只做上司交付的工作,其他完全不想。至于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只当成制式化的例行公事,完全不想学习制式工作以外的事情。
【例外】有些人没有认真学习却能创造好成绩,我将这种人称为“拥有天才型能力的人”。
这类“天才型”人物乍看之下对别人说的话不感兴趣,也无心学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事实上,他们认真聆听,在脑中组织、“自成体系”,建立丰富的知识库。不过,这类“例外”情形十分罕见,千万不能将所有第一类人都当成天才看待。
类型2:只在课堂上学习的人
第二类指的是只在课堂上学习、只在工作时学习的人。其实这类型的人最多,在一般人眼中,他们都是认真上课、认真工作的人。这类型的人通常受到他人信赖,外界也能期待他们未来的成长。他们的学习方式是俗称“有常识的人”最常采用的方式。
不可讳言地,他们的学习方式不差。不只是不差,在世俗观念里,他们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好”,无论在学校或职场都能游刃有余,不会遇到任何阻碍。不过,这类型的人早晚会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因为第二类型的学生只在课堂上用功;第二类型的社会人士只在工作时学习。
第二类人有以下3个特质:
①经常将“兼顾”两个字挂嘴边
以学龄孩子为例,就会说“兼顾课业与玩乐”“兼顾学业成绩和社团活动”;若是上班族,则会说“兼顾工作与生活”。
“兼顾”这两个字背后的意义就是指称的两个事物是分开的,也就是课业与玩乐是分开的、工作与生活是分开的,如何取得两者平衡,就是当事人要面对的课题。
②认为“气势”、“毅力”、“努力”是正确的
不要误会,我并非否定这些词汇,它们都很好,只不过这些名词属于精神层面,这些特质需要靠精神力实践,很难长久坚持下去。
简单来说,一旦失去干劲,人就会面临一蹶不振的风险。顺带一提,“气势”、“毅力”、“努力”是二十世纪(在日本称为昭和型)的关键词,这些都已经逐渐变成不符合二十一世纪的旧词汇了。
③多半会责备无法成为一流菁英的自己
只有极少数“第二类”有机会成为第一把交椅。他们认为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因此勤勤恳恳,但通常做不出什么大事。若以十分法为例,他们可以爬到九的位置,却永远升不上十。
不仅如此,当他们尽一切努力却无法成为一流菁英,便开始看轻自己或产生罪恶感。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有些人会涌现忌妒的情绪反应。最后就会放弃。
这类只在学习场合学习的人都有“极限”。
当然,并非所有第二类人都想攀上颠峰,觉得平凡人生也很好,不再汲汲营营,也是很棒的生活态度。不过,一定要特别注意负面的心理影响,千万不要感到自卑,或忌妒攀上颠峰的人,否则就会责备自己没用,努力却无法看到成果。
类型3 除了睡觉之外,随时都在学习的人
第三类是只要起床就开始学习的人。比起第二类“只在课堂上学习的人”,第三类人学习时间肯定高出许多。以学龄儿童为例,假设有名学生每天在学校上课6小时,回家后自己用功一小时,再到补习班上课2小时。其实这样的学习时间已经很多,但一天也只有9小时。
若是一起床就开始学习的“第三类型”,假设他们睡觉时间为八小时,代表学习的时间就是16小时。不只是看电视,就连上下学途中、和同学玩、和父母沟通、打电动的时间都在学习,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成功。
若是“第三类型”的上班族,他们在通勤途中、回家途中、午休、假日、从事兴趣、和另一半或孩子聊天、在咖啡馆悠闲放松时,脑中都在思考,随时学习新知。
这类型的人会将休息时想到的点子、想法、技巧、方法,自然而然地运用在工作上。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上有公私之分,但在意识和潜意识的世界中,是没有任何界线的。孩子也是一样,许多孩子以为只有坐在书桌前用功才是学习,也因此才出现了父母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用功就会安心的神秘现象。
其实,这只是学习的一部分,真正会念书的小孩,绝大多数的学习来自于书桌以外,并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书桌上(以学习科学领域来说,“第二类”属于“有意学习﹝想学习时学习﹞”,“第三类”则是“偶然学习﹝从事物中学习﹞”)。
从比例来看,“第三类人”数量相当少,但在我过去教过的学生中,也有一定的人数,我认识的上班族、生意人也有这样的人。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出色的能力,而且乐在学习、乐在工作、乐在人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