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青少年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同时也可能是最尴尬的时期。荷尔蒙的变化会带来身体与心理上的巨大变动,这些变化不仅影响青少年本人,也让家长与照顾者感到困扰与不安。
小儿科医师Cara Natterson指出,青春期最基本的定义是通往性成熟的过程—从不会生育变成可能具备生育能力。广义上来说,青春期还包含情绪起伏、友谊改变、判断方式的转变等心理层面的变化。
父母们要牢记五件事,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个可能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1.青春期开始得更早
Natterson表示,现今女孩平均8到9岁、男孩则为9到10岁就开始青春期,这比过去提早了2到3年。1997年与2010年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个趋势。
不过“正常范围”的变化很大,女孩在7岁前、男孩在8岁前若出现变化,建议咨询医师,但不代表一定是异常。同样地,若12岁都没明显变化,也属正常。
2.青春期持续时间较长
过去认为青春期大约持续2到4年,如今则可能长达近十年。它不是短跑,而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3.青春期发生在网络世界
数字设备改变了青少年成长的方式。手机、平板、游戏机等会干扰睡眠、影响情绪与决策能力,甚至加剧心理健康问题。装置中的内容(包括色情)也可能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与行为选择。
根据2022年调查,美国有15%的10岁孩童看过色情内容,平均初次接触年龄为12岁。
Natterson说:“如果你没有在生活中与孩子进行这样的对话—谈论所有这些:气味、感觉、性等等—那么其他人就会进行这些对话。”
4.青春期影响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大脑
性荷尔蒙如雌激素、黄体素与睪固酮不仅让身体改变,还会影响神经传导与情绪表现,导致情绪波动与决策方式改变。
Natterson引用儿科内分泌学家Louise Greenspan的话:“青春期的第一个迹象不是乳房发育或阴茎和睾丸生长,而是关门大声的声音”,形容这些剧烈的心理变化。
5.多谈、多听,效果更好
与孩子谈青春期很重要,而且应该持续地谈。即使他们表面沉默,心里仍渴望被理解。Natterson建议,与孩子交谈时可以选择不直接对视的方式,如开车途中、散步时或坐在门外聊天。就算一开始尴尬,也要勇敢开口;如果讲错了,就道歉并重来一次。
总结来说,青春期已不再是过去我们熟悉的模样。面对变化,我们需要更新观念、用更多理解与对话,陪孩子平稳地走过这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