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母婴 > 生儿育女 >

孩子也需要肯定 和孩子一起认识情绪

发布: 2021-09-16 22:55:29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认识情绪
收藏
孩子从出生的2~7个月,就已经开始和主要照顾者建立依附关系,也是最初人我关系的建立。每个孩子的气质和个性皆不同,互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与主要照顾者互动,到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至小区再到学校,随着发展阶段与父母、祖父母、兄弟姊妹、老师和同侪之间的互动情境,每个一来一往的瞬间,形成孩子与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互动方式。
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培养出以下的能力,通常会有比较好的社交互动表现,包含:肯定内在的自我价值、足够的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能试着同理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以及足够的自我表达能力。而在促进孩子的社交互动时,也有几个大原则可以把握:
一、适时响应、处理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婴儿时期,孩子在肚子饿、身体不舒服及需要安抚的时候,若能获得适时的处理和安慰、满足基本生理上的需求,能够建立最初对人的安全感。至1、2岁时,孩子需要开始练习等待和练习自我调解不适的情绪和感受,而适时并不是指马上就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在孩子因为无法实时被满足而生气或哭泣时,可以向孩子说明原因,同理孩子的感受并给予安慰,例如:“你肚子饿很生气是吗?妈妈肚子也很饿,也很想生气,但需要等妈妈煮好饭,可以等妈妈一下吗?”有耐心地等待孩子冷静下来。
推荐阅读:今天的功课是“被家人抱抱”
3岁后孩子进入幼儿园,接触老师和同侪,在学校会发生很多孩子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互动情境,建议可在每天晚上设定一个和孩子聊天的时间,例如帮孩子洗澡时,或是睡前的时候,和孩子互相分享今天发生的事情,以聊天的方式而不是批评指责的态度,孩子会更愿意和你分享他的想法,也能及时处理孩子的各种感受和情绪。
二、一致且正向的教养方式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难免会犯错,教养的过程中需要让孩子知道怎么样的行为表现才是能被接受的。每位家长有自己教养的方式,但记得要有一致的原则以及用“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来处理,让孩子了解是“做这件事情不对”,而不是“我不喜欢你这个人”,和孩子共同讨论并建议之后该怎么做会更好,以正向的态度来处理孩子的行为。
三、和孩子一起认识情绪
可以透过和孩子聊天或是共读绘本时,引导孩子了解各种情绪,及情绪发生的背后原因,例如:“你今天在学校被同学抢走玩具觉得很生气吗?觉得生气的时候要怎么办?之后遇到这种事要怎么处理会更好呢?”或是“书上的哥哥为什么哭了,因为玩具被抢走了吗?那你觉得他该怎么做会比较好?”等疑问和引导,和孩子一同认识情绪,可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了解自己和孩子,也能更增进亲子关系喔!
四、引导孩子适切的自我表达方式
孩子一开始都会以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例如:大哭大叫、丢东西、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攻击行为,这些都是不适切的表达方式。而适切的表达方式是需要学习的,这也和大脑的发展有关。起初掌控情绪的原始脑十分强势,透过经验和学习,掌管冲动控制和理性思考的前额叶才会逐渐强大,孩子便能慢慢控制自己的行为。
因此在每个不适切的行为发生时,先同理孩子的情绪,待孩子冷静后,引导适切的表达方式,例如:“下次你觉得很生气的时候,可以不要丢东西吗?这样东西会坏掉,爸爸也会吓到,你可以用说的,说你很生气,这样爸爸就会知道你生气了,那你可以告诉爸爸你为什么生气吗?”当然行为的改变无法一次到位,需要每一次耐心地不断尝试和坚持原则。重要的不只是单纯改变行为,而是要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情绪),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