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母婴 > 生儿育女 >

世上没有理想的父母 如何让孩子信任你

发布: 2016-11-16 23:23:00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理想的父母
收藏
“现在就吃,只能吃这一个;但等五分钟后就可以吃两个”的棉花糖实验证实,有延宕满足能力的孩子,不仅日后学术能力测验成绩较佳,追踪结果也发现未来追求成功人生的机率比较高。然而这个易懂又命中家长红心的结论,虽然引起全世界热烈的教养讨论,时至今日,却又有了不同解读。
发明此实验的教授在最新著作《忍耐力》中特别说明,孩子无法通过棉花糖实验的另一项关键就是「信任」。有许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缺乏信任与信赖的环境,延宕奖励这种事只是嘴巴说说而已,相信的人就输了;也就是说,若孩子受过言而无信的欺骗,那么等待就变得毫无意义,当然先拿先赢,不然万一有人反悔怎么办?或许这也是许多教养问题的解答。
让孩子信任你,是「听话」的基础
想想以下这些抱怨:我的孩子用说的都不听,说再多也没用,都要大吼大叫才有反应;别人说的都比较有用,不知道为什么我说就没效果。
只从最后的行为结果来看(如:立刻吃了棉花糖、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方法:自制力不佳、没有耐心、就是故意调皮捣蛋……若换个新的「信任」角度思考,孩子大唱反调的行为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举例而言,想让孩子离开游乐场,经典台词可能是「今天玩很久了,现在要去吃饭然后回家,下次再带你来」。有些孩子会流连一下乖乖离开,有些孩子则上演打滚哭闹剧情,差别就在于父母的信用有多好,那个「下次」会有多久?还是心知肚明遥遥无期?
生活里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哄」孩子,出口成章地「骗」孩子现在先如何如何,等下就可以如何如何,一切只求现状平静安稳,等一下的事,等一下再说;或者当下一时高兴做了承诺,但事后反悔的理由一堆,听起来都正当无比,总归一句话就是:办不到。几次经验下来,孩子也学聪明了,这人的话可不能全心相信,凡事还是「先拿先赢」才对。这就是大家说的「越大越不好哄」,其实是因为被骗成精了,笨蛋才会马上相信你。
建立信任感的方式很简单:言出必行,比孩子更重视承诺,做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答应。
另一种情境则是父母不敢对孩子「据实以告」,比如说根据过去经验,预期孩子听到「回家」的字眼会吵闹,于是就想别的借口或理由来转移注意力,等到孩子发现时,木已成舟,大人也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顶多闹一会儿,也就只能放弃了。
放弃哭闹是累了、是知道无法挽回,但是信任也瞬间瓦解;「狼来了」的故事哪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明明说的是真话,但孩子要不当作耳边风,要不就会用更强的哭闹「测试」真实度。
把答应孩子的事放心上
除了以提早十分钟告知孩子即将离开来预做准备,或许也可以更明确地告知「下次」大概是什么时候,也许是下周或是下个月,做出承诺之后不须孩子开口,你也能主动规划行程带孩子再来一次,那么渐渐就能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也就无须用强烈情绪表达感受了。
准备好笔记本,把答应孩子的事情写下来,而不是过耳就忘的敷衍台词,当周末想不出要干嘛的时候,不妨回顾清单履行承诺,孩子会很惊喜你还记得说过的话,不仅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也能建立起父母说话的威信。
信任是最好的教养解药。信任父母的爱,也信任父母带来的讯息,而这个信任在逐渐长大的过程里,更代表无比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处理外界纷乱的关系和考验时,回家能全然地放心和休息,而不是另一场猜测怀疑的战场。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与生俱来,当有人这么信任自己、仰望自己的时候,我们更不该轻易地看轻自己、随意减损那份完整的信任。
回想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哪个长辈或朋友说话很有分量,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安心,凡事都想听听他的意见呢?做个一言九鼎的父母,孩子不但用说的就能沟通,还会希望得到我们的建议呢。
家长的日常反思
我们的孩子信任我们吗?
我们也信任自己的孩子吗?
我们能够相信孩子愿意做到但只是需要时间或协助的心吗?
我们也希望有人这样相信自己吗?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