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骨科 > 骨质增生 >

中老年人多发骨质增生(骨刺)的原因

发布: 2013-04-08 16:29:55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Jake  |查看:
收藏
中医认为,人到中老年生理功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质增生(骨刺)。产生骨质增生(骨刺)就像老年人头发变白、皱纹增多一样,一般不会发病。但在少数的老年人身上,可能会造成神经受压,引起活动不利和疼痛,这样就应该引起重视。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或“骨赘”,是指在骨关节边缘上增生的异常骨质,在临床上又称为“骨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骨关节炎”,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影像表现,是继关节软骨破坏后而继发的一种病变,属于骨的退行性改变,即“骨的老化”所致。由于软骨破坏或消失,“骨刺” 、“骨赘” 或“骨唇”形成,关节囊的纤维化肥厚而失去弹性,滑液的减少等因素,在关节活动时则必然产生关节充血、肿胀、僵硬、疼痛、无力或活动障碍,关节变形压迫、并刺激周围神经则产生临床上的反射痛或放射痛,称为“骨质增生症”。
如果增生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关节的功能障碍,不但给患者带来筋骨酸痛、关节僵硬、煎熬沉困等不适,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而且会影响患者关节功能的站立、行走等日常活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该病已引起广大患者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在所有原发性骨质增生发病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是最明显的因素之一。骨质增生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
首先,人到中老年(40~50岁)以后,肌肉功能逐渐减退,加上外周神经系统功能减低,反射减弱,神经传导时间延长,导致神经和肌肉运动不协调,运动时容易引起关节的损伤和不稳定。关节的损伤和不稳定的直接导致上、下关节面之间的力学平衡被破坏,为了重建这种力学平衡进行“代偿性”的增生,增生的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骨刺”或“骨赘”。
其次,人体中有一种有机物是“骨胶原蛋白”,在骨骼的有机物中骨胶原蛋白占90%,骨胶原蛋白在骨骼中就像一个发散的纤维网,钙有序的分布在网上形成一个整体的骨骼。骨胶原蛋白具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固定钙质;第二个作用是:保持韧性。骨和关节软骨组织与人体其他组织和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胶原蛋白的合成能力下降,骨的有机物比例降低(骨胶原蛋白) ,无机物比例进行性增高。这样会给上、下关节面带来两个变化,一个变化是依附“骨胶原蛋白”而存在的钙质流失,另一个变化是关节面上软骨韧性减小。这样就不能平衡和缓冲对软骨下面的关节面形成承重冲击,打破了了上、下关节面之间的力学平衡,机体为了重建这种力学平衡而进行“代偿性”的增生,从而产生“骨刺”或“骨赘”。 
还有学者观察到,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生的骨性关节炎,可能与性激素失去平衡,机体加剧老化有关。总之,中老年人是骨质增生的高发人群。中老年人患骨质增生与年龄、生理过程、性激素代谢水平以及骨关节受力的改变有关。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