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母婴 > 育儿资讯 >

Bluebell宝乐贝儿再度开课,儿科专家盛晓阳教你对“症”选奶粉

发布: 2019-11-26 14:12:24  | 来源:新闻报道  |编辑:Alice  |查看:
本文相关:
收藏
宝宝奶粉这两年品类细分且在不断升级,关于配方羊奶粉带给宝宝的好处也在被越来越多的妈妈熟知,渐渐成为给宝宝的营养“新宠”。但宝宝的身体情况各不相同,在面对外界各种众多好评的奶粉,妈妈们还存在一些顾虑和误区。
为此,新西兰本土品牌Bluebell宝乐贝儿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持续关注中国宝宝的需求,同时推出“BB好吸收学院”为妈妈答疑解惑。本次课程再次邀请到儿童医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盛晓阳教授澄清关于奶粉喂养的那些“误会”。
Bluebell宝乐贝儿再度开课,儿科专家盛晓阳教你对“症”选奶粉
误区1:疑似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其实可以尝试羊奶。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牛奶蛋白过敏常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如皮肤、胃肠道及呼吸系统等,甚至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让妈妈非常担忧。但牛奶蛋白过敏的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没有特异、敏感的临床检测,因此也有不少宝宝被误认为是牛奶蛋白过敏。
研究显示,引起牛奶蛋白过敏的主要成分是牛奶中的αs1-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母乳不含αs1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所以喝母乳的宝宝很少过敏,只有极少数宝宝可能因妈妈喝牛奶而接触牛奶蛋白引起过敏。羊奶中的β-乳球蛋白含量同样很低,接近母乳组成;当然羊奶中还是含有易引起过敏的αs1-酪蛋白。因此,羊奶的致敏性相对较低,可能适用于疑似过敏的宝宝[1],但不适用于确诊为中重度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
配方羊奶粉选购小Tip:只有100%纯羊乳蛋白配方才能充分发挥羊奶蛋白的优势,减少过敏风险,妈妈为宝宝购买羊奶粉时请认准纯羊乳蛋白配方。
/
误区2:宝宝出现的疑似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其实是肠胃功能弱的体现。
相信很多妈妈对乳糖都不陌生。母乳中的乳糖是宝宝的重要能量来源。由于乳糖酶的程序化表达,中国成人大多存在乳糖酶下降,乳糖不耐的问题,喝奶后会有腹痛、腹胀和腹泻的表现。因而,小宝宝在喝母乳或配方奶粉后出现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时也常被误认为是乳糖不耐。但事实上,足月出生的宝宝都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只是由于小宝宝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善,以及胃肠道免疫功能差,而引起类似乳糖不耐的表现。
羊乳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小,蛋白质凝块也软且小,因此很容易被胃肠功能弱的宝宝消化吸收。研究显示,在第一小时的消化过程中,羊乳氮的生物可利用性为19.9%,人乳为23.3%,都显著高于牛乳的11.2%。4小时后,羊乳的蛋白质消化率可达78.3%。羊乳的蛋白质消化性能与牛乳相比,优于牛乳而更接近母乳[2]。
另外,配方奶粉中添加适宜比例的益生元(GOS:FOS = 9:1)可以促进宝宝肠道发育,提高宝宝肠道免疫功能,更有助于改善宝宝疑似乳糖不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由此可见,以纯羊乳蛋白制成的、添加适宜比例益生元的婴儿配方粉和胃肠功能差、疑似乳糖不耐的宝宝更配哦!
配方羊奶粉选购小Tip:添加适宜比例益生元(GOS:FOS = 9:1)的婴幼儿配方,有助于宝宝肠道免疫功能发育,建议妈妈选购。
Bluebell宝乐贝儿再度开课,儿科专家盛晓阳教你对“症”选奶粉
误区3:羊奶中的B12和叶酸不如牛奶的问题,其实在配方奶粉中已经被解决。
虽然羊奶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不足而长期被歧视,但由羊奶制成的配方羊奶粉中已经完全强化了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同时,配方羊奶粉也和牛奶配方奶粉一样,根据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强化了其他的营养素,如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还有DHA、ARA、牛磺酸、胆碱等等。
由于羊奶蛋白质好消化易吸收,一些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营养素,如钙、铁、锌等也更容易消化吸收。因此,配方羊奶粉更有益于宝宝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宝宝的生长和发育。
配方羊奶粉选购小Tip:除了羊乳本身营养外,其他营养素如DHA、ARA、牛磺酸、胆碱等的添加有益于宝宝大脑发育及智力发育,应成为妈妈选购奶粉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
通过专家对以上喝奶误区的解答,相信妈妈对宝宝的体质有了新认知,也对羊奶粉的挑选有了“新”方向。
Bluebell宝乐贝儿婴幼儿配方羊奶粉,100%纯羊乳蛋白,同时含有高含量DHA、ARA,钙、铁, 9:1比例科学配比GOS&FOS益生元,组合含量均达到了0.4g/100ml,强化维生素B12和叶酸。
跟随Bluebell宝乐贝儿“BB营养学院”,走出营养和吸收的认知误区,喝好吸收的BB羊奶粉,呵护宝贝健康成长。
Bluebell宝乐贝儿再度开课,儿科专家盛晓阳教你对“症”选奶粉
[1] Park Y W, et al., Small Ruminant Research, 2001, 14(14):151–159.
[2] Maathuis A, et al.,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2017: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