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老年 > 快乐晚年 > 老年文化 >

笑谈人生 世事如棋

发布: 2013-05-16 15:30:42  | 来源:中国象棋大师网  |编辑:王扬  |查看:
本文相关:围棋象棋
收藏
围棋与象棋是我国流行的两大棋类。围棋的产生远早于象棋,尽管“尧造围棋”之说难以令人相信,但《左传》《论语》《孟子》中多处有关“弈”的记载,则是围棋滥觞的明证。今天所见的围棋规制,大抵形成于东汉,南北朝后渐渐得以推广,而象棋最早出现在唐代“宝应”年间,于北宋时期定型。
 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路,棋子分黑白两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象棋棋盘纵九横十,每方棋子十六枚,身分、活动范围、活动方式和威力各不相同。这两种智力较量游戏都需要精深周密的逻辑思维和算度,胸怀全局,审时度势,着着争先,保持主动,同时又刚柔并济,攻防兼顾,然而运思过程却有不同的特点。围棋讲究战略谋划,在战略指导下运用战术,从无到有,棋子是越下越多,最终以攻城略地的面积大小计算胜败;而象棋则侧重于战术考虑,通过战术积累来体现战略,从有到无,棋子是越下越少,双方摆开架势,你来我往,在歼灭对方有生力量的同时,以“将死”对方主帅获胜。
 围棋和象棋在许多棋理上是相通的,但相对而言围棋不太拘泥个别子力或细小局部区域的得失,细小局部的死活并不直接决定全盘的输赢。所下一子除具有即时的效用外,往往还有潜在的威力和影响,在数着乃至数十着之后会出现遥相呼应和“死棋腹中有仙着”的现象。随着棋子增多,盘面上的变化得失常常相当微妙,“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棋手追求的最高境界。象棋厮杀充满了火药味,一阵阵刀光剑影,应尽量考虑每个子力的得失,最大程度地保存己方实力,不断消耗对方的力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旦平白无故被对方吃掉一个重要子力,基本是败局已定。除非对方得意忘形,让你扳回局势,或一下子来个“闷宫将”。如欲“弃子争先”,必须筹算精确。残局阶段,子力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往往会出现“独卒擒王”的局面。
 相对而言,围棋要复杂得多,千变万化,易学难工,必须接受正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棋艺。象棋则较简单,具有小巧、紧凑直观性强和对局用时少的特点,易学易精,但要想成为一流高手也很难。围棋代表着一种哲学文化艺术的理念,追求一种高远超逸的玄趣,而象棋在金戈铁马的杀伐中,似乎更多的是获得当下的快感。
 长期以来,文人士大夫因象棋在下层民间的流行而产生偏见,认为围棋如“阳春白雪”,象棋如“下里巴人”,是一种纯消遣性质的小技,不无轻蔑地称其是“贩夫走卒之戏”。结果,在社会上形成一雅一俗的传统观念。其实,现今的象棋人口已远远超过围棋人口。除少数专业棋手外,它们在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社会功能上是一致的,何必硬要分什么雅俗高低。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